第455章 改官制重臣齐聚,商南征陈群献计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笔趣阁 >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> 第455章 改官制重臣齐聚,商南征陈群献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55章 改官制重臣齐聚,商南征陈群献计

  第455章改官制重臣齐聚,商南征陈群献计

  宣武五年

  正月五日

  赵汉大司马、东敏侯徐庶病逝,享年五十九岁,入葬惠陵左侧。

  皇帝刘禅亲自前往送殡,以示恩宠。

  正月七日

  刘禅下令:

  “东敏侯徐庶功勋卓越、多次为先帝出急策,又为大汉平定陇蜀,其功昭赫。先帝在时,多次称赞其孝,可为天下子表,特追封东敏公,以示恩荣。”

  正月十日

  刘禅任命益州刺史、军师将军诸葛亮为侍中、后将军、录尚书事,前来邺都,辅助自己掌握国政,至于益州刺史一职,由平阳人贾逵担任。

  任命天水人姜维汉中太守,防备曹韩入侵汉中。

  二月

  刘禅向诸葛亮询问平定天下之事。

  诸葛亮答:“今天下,唯有曹孙而已,如今陛下占据河北地区、关陇地区、巴蜀地区、青徐地区、江淮地区、兖州,已然有扫平天下割据的实力了。

  臣实在是不知道为何陛下出兵如此拖沓。

  臣在蜀中时,常听闻每当陛下准备出兵曹韩之际,都被群臣大相庭径的理由所摇摆,致使数月不能决断,错失良机,这不是一个合格君主应该做的事情。

  之前有东敏公,能够一力行出兵之事,可如今东敏公病逝,朝中竟无一人可主持兵事,岂非陛下之不幸。”

  刘禅也知道自己向来优柔寡断,于是诚心发问道:“那依尚书令所言,朕该如何做呢?”

  诸葛亮恭敬的回答道:

  “既然陛下无法作出决定,何不学习曹韩,设置中书台,任命几位陛下信任,又有能力的大臣入台,以辅助陛下参机政要。

  如此也不必事事都拿到朝会上,询问群臣的意见。

  当初先帝运用大朝会,广阔的听从群臣的意见,是因为先帝能够一力决之,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。

  而陛下不一样,不得不承认的是,先帝这种剥茧抽丝的能力,陛下还有所欠缺。

  既然如此,有了中书台,陛下只需要判断阁台中数个中书大臣的意见即可,无须拿到大朝会上当场决断。”

  刘禅高兴道:“太好了,如此朕再也不会耽误了要事,急事。可是朕能力有限,还望此事交付尚书令推行。”

  “臣遵命。”

  随后刘禅下诏设置中书台。

  中书台长官中书令,秩俸千石,银印青绶;下置中书郎若干,秩俸六百石,铜印黑绶。

  中书台负责辅助刘禅诏令文书起草之责,也就是最终决断之地。

  任命司空陈群兼任中书令,诸葛亮为以后将军、录尚书事、给事中,成为赵汉又一重臣。

  赵汉群臣能够很清晰的看到,刘禅对诸葛亮的重用,这是要将诸葛亮当第二个徐庶用啊。

  至于为何刘禅如此信任诸葛亮,就不得不提刘备病逝前对他提出的这些名单,以及徐庶离世前向刘禅推荐:

  “臣死后,益州诸葛亮可接替臣的位置,定能协助陛下统一天下,以完成先帝未尽之事业。”

  虽然刘禅太过于仁厚,耳根子又软,但是赖于早年刘备、白月夫妻对他的耳提面命,得以让他知道,该信任什么人。

  三月十三日

  白王落于朝歌逝世,太傅、白国太子白艺回国处理丧事,继承王位。

  刘禅同样派出以诸葛亮为首的使团,前往朝歌吊唁。

  同时下诏,为了彰显白国的荣誉,以示亲近,再有白王或白太子多有入邺任职者,常常以太子监国,或以太子的身份,担任朝廷要职,不是很合适。

  故特此允许白王嗣子可称公,不再以太子相称,称之为白公。

  四月

  邺都章台宫,多位机枢大臣,都汇聚在此。

  刘禅高坐帝位,其旁有太后白月垂帘听政,其下众人依次有:

  太傅、中正令、白王白艺;司空、中书令、郯县侯陈群;丞相、录尚书事、给事中、邳乡侯吴质;后将军、录尚书事、给事中、蜀乡侯诸葛亮;

  大将军、兖州都督、陆浑侯白兴;前将军、扬州都督、曲阳侯张辽;卫将军、忠护侯赵云。

  此七人,加上刘禅、白月,组成了赵汉绝对的权力中枢,包括军政所有重臣。

  如今这些人汇聚于此,就是为了讨论,接下来该如何平定天下,此事不可再拖。

  “诸位都是肱股之臣,大汉的国干,自先帝逝世,已有五年了,可五年的时间,朕只是平定了凉州、恢复了西域。

  而对于曹韩和孙吴却没有什么建设,这让朕十分羞愧。

  今年朕已经四十有五了,若是在位期间,还是没有使得天下重归一统,朕百年之后,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先帝?

  故而今日将诸公汇聚一堂,是想要求讨南征之事,还望诸公不要吝啬口舌,教朕以讨贼兴复之效,朕不胜感激。”

  “臣等惶恐,天下未定,实乃臣等之责,却让陛下承担,臣等罪该万死。”

  在陈群的带领下,除了白艺,其余众人都伏拜了下去。

  白艺优哉游哉的坐着,这事本来就跟自己没关系,而且自己是诸侯王,岂能动辄就施大礼。

  刘禅也没有管白艺,这次请他来,也是为了以示尊重,毕竟是上公,又是诸侯王,若是不请,倒显得刘禅无礼。

  这也是白月特意让刘禅将白艺一起请来的原因。

  在这些人中,白艺属于超然地位,既是诸侯王,又算是外戚,又算是朝臣,又算是世家大族的名义首领,身份实在复杂。

  陈群算是这里面权势最重的,不仅是元戎之臣,还是世家大族的实际首领,又兼有司空、中书令,一手握着监察权,一手握着机要权。

  其次是吴质,群臣之首,任何事都要通过他来实现,执行。

  再次的就是诸葛亮,身为如今刘禅最亲近的大臣,军政大军一把抓,都有过问的权利,可以说掌握着实权,还有蜀中和关中的基本盘,背后是益州、荆州、雍州派系。

  最后就是白兴、张辽、赵云了,这三位就是骨灰级大臣了,也是元戎之臣,军界大佬。

  白兴继承了关羽在青徐兖的军队指挥权,负责对曹战事,军权十分大;张辽代表着江淮地区的利益,也掌握着极大的军权。

  赵云则是禁军大佬,掌握着邺都以及皇宫的所有军权,是刘禅必须依靠的对象。

  “如今朕有意启动南征之事,不知国内可准备充足?”

  这句话显然是问向吴质的。

  “启禀陛下,如今国内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,周边胡夷臣服,百姓安定,粮满仓,钱满库,民力随时可调用。

  能够支持陛下一整年的战事。”

  “军队如何?可有一战之力?”

  白兴出列回答道:“陛下,经过数年的韬光养晦,如今我大汉兵甲充足,战马膘肥,士气鼎盛。

  众将士早就期盼着陛下的军令,令到当日,大军即可启程。”

  刘禅满意的点点头,然后环视一下,问道:“今兵精粮足,就差方略了,诸位可有良策?”

  “陛下,臣有一计,可兵不血刃,即压服韩国。”

  陈群出列,十分自信的高声道。

  “哦?”不仅刘禅,其余众人都都将目光放在了陈群身上。

  “陛下有所不知,今曹韩国内,幼主继位,原定辅政大臣有四,可如今军政大权俱在司马懿之手。

  司马懿,河内司马氏出身,为人聪敏机警,有经天纬地之才,这点诸葛将军应该有所见识。”

  与司马懿做过对手,诸葛亮十分清楚,司马懿绝对与自己有的一拼。便诚实的点了点头。

  接着陈群又说道:“自从河内郡归附大汉,司马氏也多有子弟在朝中出仕,其中一人名为司马孚,任职清河太守,是司马懿的亲弟弟。

  还有其弟司马恂、司马进等等,或在河内家中,或在朝中担任郎吏。可知司马氏是倾向于我大汉的。

  只是由于早年原因,使得司马懿与其兄司马朗仕官曹韩,一直到今天。

  司马懿是聪明人,一向懂得顺势而为,逆势而止,若我大汉天兵压境,曹韩不能挡,派其弟携臣手书一封,定能教其献上曹氏,携带曹韩,归附大汉。”

  刘禅大喜:“真能让司马懿归附?”

  陈群笑道:“臣以性命担保。”

  “好,若司马懿能够顺应天命,弃暗投明,朕定不会亏待于他,高爵厚禄,绝不吝啬。”

  刘禅得到准确回答,兴奋异常,自己一直认为平定曹韩是南征中最难的,结果却是最简单的。

  陈群笑着坐回原处,想着之前司马懿送来的书信。

  自从司马懿掌握曹韩大权以后,他就明白,曹韩只是一艘即将沉没的沉船,自己绝不能与其陪葬,而怎么将其卖一个好价钱,是自己应该考虑的。

  当初职位太低,纵使投靠过去,也不得重用,于是他才主动请缨,夺取汉中,然后一步步掌握军国大事,成为曹韩权臣。

  成为权臣后,他更加确定了投汉的决心,于是写了一封信,给了赵汉朝中代表世族的陈群。

  不管如何看,如果投靠成功,陈群也不会放过自己这样一位同阵营的,重要的助手。

  而且在司马懿的预想中,自己能够极快的接过陈群故去后的遗产,完成最佳的跳槽。

  在刘禅很快确定下以大军逼迫曹韩投降的战略后,堂中的诸葛亮却紧紧皱着眉头,总觉得这事没这么简单。

  但是看到刘禅如此高兴,而且陈群也是重臣,自己的反驳显得那样无力,也只好将这种担忧深深的压在心底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muym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nmuym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